
心27【佛化人生】愛、罪疚與修復
NT$ 632.00
愛、罪疚與修復
Love, Guilt And Reparation And Other Works 1921-1945
作者:梅蘭妮.克萊恩
譯者:呂煦宗/ 李淑珺/ 陳維峰/ 甄家明/ 龔卓軍
出版社: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
出版日期:2009/12/30
ISBN13:9789866782756
頁數:640
開數:25K
裝訂:平裝
語言:中文/繁體
◎本書為精神分析大師克萊恩全集的最後一冊,展現了她於實務工作與觀念上的成長。
◎全書各篇論文呈現了大師精彩思想變遷的演進過程,是兒童分析的經典著作。
克萊恩--兒童分析的開路先鋒,她以遊戲打開幼兒的溝通路徑,引領我們看見焦慮與嚴厲超我對發展的衝擊,並為理解成人精神疾病的起源,開拓了新視野。梅蘭妮.克萊恩在寫作方面的傑出貢獻,不僅及於理論層面,對臨床實務工作也極為重要。本書展現的是1921年到1945年間,克萊恩在工作與觀念上的成長,其中較早期的論述,是她致力於關懷嬰兒焦慮對於兒童發展的衝擊;克來恩從犯罪感、兒童精神病、象徵形成、理智抑制與早期的良心發展等線索,來追溯嬰兒焦慮的影響。
書中較後期的論述文章中,討論的是躁鬱狀態的心理成因,主要是致力於理解六個月到十二個月大的嬰兒發展,也呈現了後來她稱之為憂鬱心理位置的核心焦慮、防衛與發展等相關概念的思考。最後一篇討論伊底帕斯情結的文章,克萊恩提出了她對於嬰兒早期發展階段的理論,擴展了佛洛伊德對伊底帕斯情結的分析,也為後來提出「嬰兒於出生後前半年會出現偏執-類分裂心理位置」的思維奠定了基礎。這本著作也包含了一篇漢娜.西格爾博士的前言,以及梅蘭妮.克萊恩信託學會編輯委員對各篇文章所做的註解。
■作者簡介
梅蘭妮.克萊恩(Melanie Klein, 1882-1960)
生於維也納。先後師從佛洛伊德的弟子費倫齊與亞伯拉罕,這學習經驗啟發了她對兒童分析的興趣。1925年受邀前往倫敦進行一系列講座,之後移居倫敦。直到辭世前,她致力於實踐並開拓源自佛洛伊徳的理論。在精神分析史上,克萊恩被譽為繼佛洛伊德後,對精神分析理論發展最具貢獻的領導人物之一;她不僅擴展了佛洛伊德理論和治療的範疇,其獨立並富原創性的思考系統,更影響了精神分析的發展趨勢。克萊恩對幼兒心靈的探索,以及對兒童精神分析技巧與理論之開拓,百年來無人能出其右。她被譽為兒童精神分析與客體關係發展的先驅。畢生著作收錄於《克萊恩全集》。
Love, Guilt And Reparation And Other Works 1921-1945
作者:梅蘭妮.克萊恩
譯者:呂煦宗/ 李淑珺/ 陳維峰/ 甄家明/ 龔卓軍
出版社: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
出版日期:2009/12/30
ISBN13:9789866782756
頁數:640
開數:25K
裝訂:平裝
語言:中文/繁體
◎本書為精神分析大師克萊恩全集的最後一冊,展現了她於實務工作與觀念上的成長。
◎全書各篇論文呈現了大師精彩思想變遷的演進過程,是兒童分析的經典著作。
克萊恩--兒童分析的開路先鋒,她以遊戲打開幼兒的溝通路徑,引領我們看見焦慮與嚴厲超我對發展的衝擊,並為理解成人精神疾病的起源,開拓了新視野。梅蘭妮.克萊恩在寫作方面的傑出貢獻,不僅及於理論層面,對臨床實務工作也極為重要。本書展現的是1921年到1945年間,克萊恩在工作與觀念上的成長,其中較早期的論述,是她致力於關懷嬰兒焦慮對於兒童發展的衝擊;克來恩從犯罪感、兒童精神病、象徵形成、理智抑制與早期的良心發展等線索,來追溯嬰兒焦慮的影響。
書中較後期的論述文章中,討論的是躁鬱狀態的心理成因,主要是致力於理解六個月到十二個月大的嬰兒發展,也呈現了後來她稱之為憂鬱心理位置的核心焦慮、防衛與發展等相關概念的思考。最後一篇討論伊底帕斯情結的文章,克萊恩提出了她對於嬰兒早期發展階段的理論,擴展了佛洛伊德對伊底帕斯情結的分析,也為後來提出「嬰兒於出生後前半年會出現偏執-類分裂心理位置」的思維奠定了基礎。這本著作也包含了一篇漢娜.西格爾博士的前言,以及梅蘭妮.克萊恩信託學會編輯委員對各篇文章所做的註解。
■作者簡介
梅蘭妮.克萊恩(Melanie Klein, 1882-1960)
生於維也納。先後師從佛洛伊德的弟子費倫齊與亞伯拉罕,這學習經驗啟發了她對兒童分析的興趣。1925年受邀前往倫敦進行一系列講座,之後移居倫敦。直到辭世前,她致力於實踐並開拓源自佛洛伊徳的理論。在精神分析史上,克萊恩被譽為繼佛洛伊德後,對精神分析理論發展最具貢獻的領導人物之一;她不僅擴展了佛洛伊德理論和治療的範疇,其獨立並富原創性的思考系統,更影響了精神分析的發展趨勢。克萊恩對幼兒心靈的探索,以及對兒童精神分析技巧與理論之開拓,百年來無人能出其右。她被譽為兒童精神分析與客體關係發展的先驅。畢生著作收錄於《克萊恩全集》。
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