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佛化人生】嫉羨和感恩 愛、罪疚與修復 兒童精神分析 兒童分析的故事 梅蘭妮.克萊恩
NT$ 356.00
【愛、罪疚與修復】
Love, Guilt And Reparation And Other Works 1921-1945
作者:梅蘭妮.克萊恩
譯者:呂煦宗/ 李淑珺/ 陳維峰/ 甄家明/ 龔卓軍
出版日期:2009/12/30
內容簡介
◎本書為精神分析大師克萊恩全集的最後一冊,展現了她於實務工作與觀念上的成長。
◎全書各篇論文呈現了大師精彩思想變遷的演進過程,是兒童分析的經典著作。
克萊恩--兒童分析的開路先鋒,她以遊戲打開幼兒的溝通路徑,引領我們看見焦慮與嚴厲超我對發展的衝擊,並為理解成人精神疾病的起源,開拓了新視野。梅蘭妮.克萊恩在寫作方面的傑出貢獻,不僅及於理論層面,對臨床實務工作也極為重要。本書展現的是1921年到1945年間,克萊恩在工作與觀念上的成長,其中較早期的論述,是她致力於關懷嬰兒焦慮對於兒童發展的衝擊;克來恩從犯罪感、兒童精神病、象徵形成、理智抑制與早期的良心發展等線索,來追溯嬰兒焦慮的影響。
書中較後期的論述文章中,討論的是躁鬱狀態的心理成因,主要是致力於理解六個月到十二個月大的嬰兒發展,也呈現了後來她稱之為憂鬱心理位置的核心焦慮、防衛與發展等相關概念的思考。最後一篇討論伊底帕斯情結的文章,克萊恩提出了她對於嬰兒早期發展階段的理論,擴展了佛洛伊德對伊底帕斯情結的分析,也為後來提出「嬰兒於出生後前半年會出現偏執-類分裂心理位置」的思維奠定了基礎。這本著作也包含了一篇漢娜.西格爾博士的前言,以及梅蘭妮.克萊恩信託學會編輯委員對各篇文章所做的註解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兒童精神分析】
THE PSYCHO-ANALYSIS OF CHILDREN
作者:梅蘭妮.克萊恩
譯者:林玉華
出版日期:2005/06/01
內容簡介
在精神分析史上,梅蘭妮‧克萊恩被譽為繼佛洛伊德後,對精神分析理論發展最具貢獻的領導人物之一。她第一次踏入兒童精神分析的領域,是從分析自己的兒子開始,剛開始只是補充佛洛伊德對伊底帕斯情結的說法,後來日益強調母親角色的重要性。她離開佛洛伊德個人本能的理論,朝向客體關係的主題,尤其是與母親的關係,構成了心智生命的本質。
《兒童精神分析》是克萊恩早期著作中的巔峰,堪稱兒童精神分析的經典作品,奠定了克萊恩所創的精神分析遊戲技巧之基礎,以及對兒童遊戲象徵意義的關注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嫉羨和感恩】
Envy and Gratitude and Other Works 1946-1963
作者:梅蘭妮‧克萊恩
譯者:呂煦宗/劉慧卿
出版日期:2005/11/17
內容簡介
偏執-類分裂心理位置及憂鬱心理位置是克萊恩所創的最重要概念,本書收集了她在此創新概念下的著作,並顯示這樣的理論架構如何擴展且深化了她的視野。這是克萊恩畢生中最重要的文獻,也是其著述的高峰,更對精神分析的發展與轉型帶來了深遠的影響。
在精神分析史上,梅蘭妮.克萊恩被譽為繼佛洛伊德後,對精神分析理論發展最具貢獻的領導人物之一。本書收錄了梅蘭妮.克萊恩從1946年以後到1960年過世之前的著作,也包括了在1963年她辭世以後才出版的未完成作品。這些是克萊恩畢生中最重要的文獻,也是其著述的高峰。
在〈對某些類分裂機制的評論〉一文中,克萊恩引介了偏執-類分裂心理位置的概念,她主張嬰兒從一開始就具有自我,能夠經驗焦慮、形成關係,並且使用防衛的機制,這樣的自我大部分尚未整合,而且在焦慮的刺激下,容易被強力的分裂機制所分裂而碎裂化。這個心理位置是精神分裂相關疾病的固著點。
偏執-類分裂心理位置及憂鬱心理位置是克萊恩所創的最重要概念,本書中的其他論文,都是她在此新理論概念下的著作,顯示了這樣的架構如何擴展而且深化了她的視野。有些是關於技術的,有些探討了比較廣泛性的精神分析主題。兩篇她在過世前寫的未完成論文顯現了一種反思,並且涉及了更廣泛的議題。
在〈嫉羨和感恩〉中她引介了新的觀念:嫉羨在生命初期即已運作,也是死之本能的最初表現;嫉羨與感恩是相衝突的,在偏執-類分裂心理位置運作的嫉羨,是精神病理的強力因素。在精神分析著作中一向都強調嫉羨的重要性,例如佛洛伊德發現的陰莖嫉羨,但是,克萊恩對於嫉羨的概念完全是革命性的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兒童分析的故事】
Narrative of a Child Analysis
作者:梅蘭妮.克萊恩
譯者:丘羽先
出版日期:2006/05/09
內容簡介
這本富含生命力的作品在克萊恩的著作中佔有特殊的地位,其中詳述一名十歲男孩長達四個月的分析歷程,並對當中的畫作、遊戲、語言聯想和夢境作出精闢的詮釋。讀者可藉由本書觀察治療過程的逐日變化與延續性,更是探究兒童精神分析技巧不可多得的必備書籍。
《兒童分析的故事》在克萊恩的著作中佔有相當特殊的地位。本書是以逐日記錄的方式,呈現一位十歲小男孩接受為期四個月的分析歷程。克萊恩於每次晤談記錄隨後的註記中,依據她所建構的理論,評鑑個案的遊戲、畫作、夢及語言聯想等素材與自己的分析技巧。
Love, Guilt And Reparation And Other Works 1921-1945
作者:梅蘭妮.克萊恩
譯者:呂煦宗/ 李淑珺/ 陳維峰/ 甄家明/ 龔卓軍
出版日期:2009/12/30
內容簡介
◎本書為精神分析大師克萊恩全集的最後一冊,展現了她於實務工作與觀念上的成長。
◎全書各篇論文呈現了大師精彩思想變遷的演進過程,是兒童分析的經典著作。
克萊恩--兒童分析的開路先鋒,她以遊戲打開幼兒的溝通路徑,引領我們看見焦慮與嚴厲超我對發展的衝擊,並為理解成人精神疾病的起源,開拓了新視野。梅蘭妮.克萊恩在寫作方面的傑出貢獻,不僅及於理論層面,對臨床實務工作也極為重要。本書展現的是1921年到1945年間,克萊恩在工作與觀念上的成長,其中較早期的論述,是她致力於關懷嬰兒焦慮對於兒童發展的衝擊;克來恩從犯罪感、兒童精神病、象徵形成、理智抑制與早期的良心發展等線索,來追溯嬰兒焦慮的影響。
書中較後期的論述文章中,討論的是躁鬱狀態的心理成因,主要是致力於理解六個月到十二個月大的嬰兒發展,也呈現了後來她稱之為憂鬱心理位置的核心焦慮、防衛與發展等相關概念的思考。最後一篇討論伊底帕斯情結的文章,克萊恩提出了她對於嬰兒早期發展階段的理論,擴展了佛洛伊德對伊底帕斯情結的分析,也為後來提出「嬰兒於出生後前半年會出現偏執-類分裂心理位置」的思維奠定了基礎。這本著作也包含了一篇漢娜.西格爾博士的前言,以及梅蘭妮.克萊恩信託學會編輯委員對各篇文章所做的註解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兒童精神分析】
THE PSYCHO-ANALYSIS OF CHILDREN
作者:梅蘭妮.克萊恩
譯者:林玉華
出版日期:2005/06/01
內容簡介
在精神分析史上,梅蘭妮‧克萊恩被譽為繼佛洛伊德後,對精神分析理論發展最具貢獻的領導人物之一。她第一次踏入兒童精神分析的領域,是從分析自己的兒子開始,剛開始只是補充佛洛伊德對伊底帕斯情結的說法,後來日益強調母親角色的重要性。她離開佛洛伊德個人本能的理論,朝向客體關係的主題,尤其是與母親的關係,構成了心智生命的本質。
《兒童精神分析》是克萊恩早期著作中的巔峰,堪稱兒童精神分析的經典作品,奠定了克萊恩所創的精神分析遊戲技巧之基礎,以及對兒童遊戲象徵意義的關注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嫉羨和感恩】
Envy and Gratitude and Other Works 1946-1963
作者:梅蘭妮‧克萊恩
譯者:呂煦宗/劉慧卿
出版日期:2005/11/17
內容簡介
偏執-類分裂心理位置及憂鬱心理位置是克萊恩所創的最重要概念,本書收集了她在此創新概念下的著作,並顯示這樣的理論架構如何擴展且深化了她的視野。這是克萊恩畢生中最重要的文獻,也是其著述的高峰,更對精神分析的發展與轉型帶來了深遠的影響。
在精神分析史上,梅蘭妮.克萊恩被譽為繼佛洛伊德後,對精神分析理論發展最具貢獻的領導人物之一。本書收錄了梅蘭妮.克萊恩從1946年以後到1960年過世之前的著作,也包括了在1963年她辭世以後才出版的未完成作品。這些是克萊恩畢生中最重要的文獻,也是其著述的高峰。
在〈對某些類分裂機制的評論〉一文中,克萊恩引介了偏執-類分裂心理位置的概念,她主張嬰兒從一開始就具有自我,能夠經驗焦慮、形成關係,並且使用防衛的機制,這樣的自我大部分尚未整合,而且在焦慮的刺激下,容易被強力的分裂機制所分裂而碎裂化。這個心理位置是精神分裂相關疾病的固著點。
偏執-類分裂心理位置及憂鬱心理位置是克萊恩所創的最重要概念,本書中的其他論文,都是她在此新理論概念下的著作,顯示了這樣的架構如何擴展而且深化了她的視野。有些是關於技術的,有些探討了比較廣泛性的精神分析主題。兩篇她在過世前寫的未完成論文顯現了一種反思,並且涉及了更廣泛的議題。
在〈嫉羨和感恩〉中她引介了新的觀念:嫉羨在生命初期即已運作,也是死之本能的最初表現;嫉羨與感恩是相衝突的,在偏執-類分裂心理位置運作的嫉羨,是精神病理的強力因素。在精神分析著作中一向都強調嫉羨的重要性,例如佛洛伊德發現的陰莖嫉羨,但是,克萊恩對於嫉羨的概念完全是革命性的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兒童分析的故事】
Narrative of a Child Analysis
作者:梅蘭妮.克萊恩
譯者:丘羽先
出版日期:2006/05/09
內容簡介
這本富含生命力的作品在克萊恩的著作中佔有特殊的地位,其中詳述一名十歲男孩長達四個月的分析歷程,並對當中的畫作、遊戲、語言聯想和夢境作出精闢的詮釋。讀者可藉由本書觀察治療過程的逐日變化與延續性,更是探究兒童精神分析技巧不可多得的必備書籍。
《兒童分析的故事》在克萊恩的著作中佔有相當特殊的地位。本書是以逐日記錄的方式,呈現一位十歲小男孩接受為期四個月的分析歷程。克萊恩於每次晤談記錄隨後的註記中,依據她所建構的理論,評鑑個案的遊戲、畫作、夢及語言聯想等素材與自己的分析技巧。
×